孟津剪纸俗称“铰花”,属豫西剪纸一脉,历史悠久。
早在汉唐期间,当地妇女便将红纸剪成花鸟模样形状贴在鬓角作为装饰,后来逐渐发展为节庆之日窗户、门楣上的装饰品。

孟津剪纸——“红纸生花”_剪纸_孟津 吊顶

《礼记·祭统》云:“凡治人之道,莫急于礼;礼有五经,莫重于祭。
”孔贤人也言说过,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
”剪纸最早起源于古人祭祖斩神,用剪纸作为媒介,在敬天尊祖的同时,完整天人沟通的活动。

孟津剪纸的载体十分广泛,纸张、金银箔、树皮、树叶、布、皮、革等片状材料都可以用以剪刻。
紧张分为简刻和繁刻两类,前者粗狂豪迈、造型简朴,将北方剪纸的厚重感表现的淋漓尽致;后者构造繁茂、风雅秀美,细腻的南方剪纸“跃然纸上”。
技法上利用传统的“剪刀铰”,剪刀落处当即成形,难以增减修补,更显得朴素自然、别有韵味。

孟津剪纸构图严谨、线条流畅、生动真切,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。
有嫁妆陪衬花、脸盆花、箱子花、墙花、窗花等喜花剪纸;有棚子花、挂钱花、灯笼花等用于节庆的剪纸;有河图洛书、老鼠嫁女等神话传说类剪纸;还有鞋花、衣饰花、虎头鞋等生活用品类剪纸。
普通的红纸、平凡无奇的剪刀、娴熟有力的大手,少焉间,三皇五帝、龙马负图寺、再芝园、牡丹花都以这种形式惟妙惟肖的展现出来,一件件充满孟津风土人情的剪纸作品已经完成。

孟津剪纸在发展过程中亦受到国画、壁画以及木板年画等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,逐渐涌现了彩色点染和剪纸技艺相结合的染色剪纸。
用薄宣纸将作品剪刻完成后,洇染时用颜色加白酒调和,层层沾湿、晒干,制作出来的剪纸不仅色彩通亮,孟津深厚的文化秘闻更授予了其光鲜的地域特色。

孟津剪纸,不止于大略的手工,更饱含了剪纸艺人的文化积淀和艺术教化。
一处处细节的风雅构思,加之不断的修正完善,在这一刀一剪中,许多故事凝集于机动的指尖、翻飞的刀锋,维妙维肖的艺术作品跃然纸上。
“镂金作胜传荆俗,剪彩为人起晋风”,孟津剪纸,是中原豫西民俗文化的审美形式之一,亦是中原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。
孟津剪纸蕴含的意象主题丰富、淳厚,展现着生活在这片地皮的公民和蔼的意识和对美的追求,传承着亘古不变的吉祥文化意蕴。

(本文图片大部分来自微博@畅杨杨,侵删)